“新质生产力”唱主角,这场人才之约“新”意满满

发布时间:2024-03-18 17:26:43    点击量:1074

  参会单位达240家,发布岗位需求万余个,3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到场招聘……3月16日上午,随着南京理工大学服务新质生产力专场招聘会的展开,由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联合主办,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省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省职业介绍中心联合南京理工大学等相关高校及单位共同承办的江苏省2024年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20场省级系列招聘会正式开启。

  名企纷至沓来,岗位需求破万

  此次服务新质生产力专场招聘会依托南京理工大学学科优势,在现场设立了“国防现代化”“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化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亮点招聘专区,深挖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行业岗位需求,引导广大毕业生主动融入、积极投入新经济领域的就业创业浪潮。

  招聘会吸引了包括中国电科五十五所、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电科芯片技术集团、江苏电力装备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240家企业参与,发布岗位需求逾万个,涵盖了重点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等多个热点领域。

  现场,各类企业招聘热情高涨。“这次招聘会集团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30多个岗位,主要面向研发、国际营销和产品应用等方向。”江苏恒立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监吴燕兰介绍,恒立液压主要涵盖高压油缸、液压泵阀、液压马达及气动元件等系列产品,对于人才和技术需求更高,希望招募到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较于往年,今年的校园招聘面向电仪方向的工程师岗位数量有所增加。”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HR文员廖念晨告诉新江苏记者,随着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企业对于人才数字化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企业在招聘时也更倾向于关注高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理念。

  “我们与南理工共同构建了许多合作平台。例如,中国电科五十五所与南理工共同立项了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工信部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协同育人基地等。”中国电科五十五所招聘主管刘洋说,中国电科五十五所每年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数量逐年稳步增加,近年需求数量均在200个以上。

  此次新质生产力专场招聘会还吸引了众多南理工学子的目光。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王琦一早来到了招聘会现场,“今天的企业都很优质,给了我足够的选择空间,目前已经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几家企业做了深入沟通。”

  暖心服务升级,助力精准就业

  “你的简历还需要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再突出一些。”“企业对人才的后续培养方案,你可以和企业大胆沟通一下。”……在招聘会现场,记者看到,主办方和学校为毕业生设置了就业政策解读、简历门诊、面试辅导、征兵入伍、三支一扶等各类咨询服务区,一站式解决学生求职困扰。

  除了设置服务专区,主办方还开展了“就在江苏”抖音直播带岗活动,积极引导毕业生用好“就业创业在江苏”政策计算器。直播间参与热情高涨,不能到招聘会现场的学生与主播积极互动,充分了解江苏各地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和招聘信息。

  南京理工大学还将自主研发的“就业摆渡车”精准匹配系统搬到了现场,学生和招聘企业通过该系统,就能轻松实现岗位精准匹配。来自自动化学院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周青柱同学说,“这次新质生产力招聘专场和我的专业匹配度非常高。在到现场之前,‘就业摆渡车’已经推送了50多条符合自己需求的招聘信息。今天会筛选出几家比较满意的企业面对面沟通。”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廖文和表示,“就业摆渡车”精准匹配系统只是学校深入推进就业工作举措中的一环。“作为工信部部属高校,南京理工大学肩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廖文和表示,学校紧盯国家战略、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强化学生家国情怀塑造、学生求职渠道拓展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通过一系列精细化就业服务措施,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亟需的高质量人才。

  春招高潮迭起,政校共解“就业难”

  据了解,江苏202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超过73万人。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政府和高校正双向发力,出实招、求实效,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自去年秋季以来,江苏省已组织全省高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共计1300余场,征集发布岗位需求115万余个。此次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20场省级系列招聘会目前已征集参会招聘单位2071家,累计征集岗位需求8万余个。在省级招聘活动的引领下,全省高校已发布春季招聘会109场,已征集岗位需求13.4万个。省教育厅将结合招聘活动,组织高校分层次、分区域、分行业集中开展访企拓岗,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拓展就业市场资源,推动供需精准对接。

  江苏省招就中心主任胡建平表示,为了让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今年将从四个方面着手,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一是稳住“基本盘”,千方百计增加岗位供给,拓展就业渠道;二是用好“工具箱”,积极落实政策岗位;三是当好“服务员”,做好“就业育人”工作,引导毕业生正确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做到理性择业更高质量做好就业指导;四是聚焦“兜底线”,全面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优先提供指导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优先开展培训和就业实习。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